首页 > 都市言情 > 农业狂魔 > 第46章 打秧子

第46章 打秧子(2/2)

目录

等全村人到齐,从砖窑赶来帮忙的二嫂、三嫂、四嫂等等,打开各自负责的土灶,盛装一盘盘美食,再让村里小伙端去上席。

负责统计人数的余瘸子,粗略数数人头,拿起小喇叭,“开席!”

156个壮汉率先端起大碗酒,“恭迎老寨主归家!”

“老债主?”

老余脸色一变,格外心慌。

扭头看向自家的独苗苗,“咋这么多?”

“今后还会更多。”

“???”

余阳只以为老余问壮汉人数,随口回上一句,继续翻看礼单。

乡书记200

乡长100。

副乡长100。

招商办主任100。

“奇怪,乡里怎么忽然有钱了?”

“你不知道?”六叔凑到身旁,“乡里搞了个乡办企业,主要面向高速上的优质客户,就像保温盒盛放的豆苗,批发价2元,哪怕拉到京城,顶多卖5元,但在高速上,15元起步。”

“这也太黑了吧?”

六叔挑挑眉,“你没吃过火车上的盒饭?”

“……”

……

吃喝到晚上九点。

洗尘宴终于散了席。

余阳带着老余、余妈、家政张老师,来到停车场的东侧。

这里的民舍,用于安置壮汉,清一色的四室两厅一厨房,外带五十平方的小院,以及一个旱厕。

虽然暂时没有铺设排污管,也没集体供暖,但条件肯定远超以前的宅子。

来到客厅。

椅子凳子、床铺橱柜,均采用钢管和钢板焊接而成,然后铺上木板或三合板。

“这是公司集体供应,如果不喜欢,就退回去,再置办自己喜欢的。”

余阳叼着烟,眯着眼,掏出特意准备的皮夹子,数出一沓特意准备的蓝色伟人钞,递给老余,“二娃子啊,不够花,回头再打电话,咱现在不差钱。”

“???”

“哎呦,咋就酒后吐真言了。”

“我忍你一天了!”

……

第二天一早。

前往东北的车队传来消息,说是已经过了山海关。

路上还算平安,只遇到两次劫道的。

余阳挂了电话,起床洗漱,顺便走到小洋楼二层的窗户边,瞧瞧老余家的小院。

老妈正在整理院子。

老余已经签到上班,此时正坐在停车场南门的传达室中,翻看着今天乡大院摊派的报纸。

“这就对了。”

“男人有钱就变坏,我可不想多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妹妹,来跟我争夺亿万家产。”

余阳洗漱完,裹上军用棉大衣,戴上火车头帽,踏着羊绒高筒胶靴,来到余家村。

砖窑的壮汉已经全部撤出来。

加上留在余家村的主力,总计156人。

每人持有一分地,自家也有可以种植亩的真·塑料大棚。

按照自家建造火炕的标准,一座塑料大棚亩。

除以,约7座。

如果不采用流水式种植。

单座塑料大棚上午产出750筐豆苗,下午产出750筐,全天1500筐。

1500x7座,总计10500筐。

如果采用流水式种植。

也就是把7座塑料大棚分区,令单位面积内的农夫数量达到饱和,农夫种了女工收割,女工收割了男工装车,接着劳力松土、老汉撒粪……

余阳算了N遍,愕然发现流水式种植的产量,竟然没有常规种植的产量高。

单座产出2500,上午种1号棚的东区、中区、西区,中午种2号棚的东区、中区、西区,下午3点种3号棚的东区、中区、西区。

然后就到了傍晚,无法再种植4、5、6、7号塑料大棚。

最终产量仅为7500。

余阳思索片刻,懂了。

人不够,流水线转不过来。

其思索片刻,当即把种植方式改为最初的方式。

一个塑料大棚亩,一个农夫负责一分地,由23人负责。

7座塑料大棚需要161人。

自家有156个农夫,再补5个农妇。

如此,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单座日产1500筐,一共7座,日产10500筐。

单筐批发价90元,日入万。

不过,自家有一部分采用保鲜盒包装,规格较小,即便去掉包装费,也比筐装豆苗赚得多。

如此,至少日入百万。

“一天一个百万富翁……”

余阳琢磨着,再次看向塑料大棚规划。

除了7座真·塑料大棚,自家现有23座虚假的塑料大棚。

这些东西花钱支起来,总不能闲着。

随便种点,也能止损。

“既然自家的豆苗味道更好,不如拿出一座真塑料大棚,让豆苗完全成熟,然后把种子种进虚假的塑料大棚,等到再次成熟,算算大豆的亩产量。”

“这样一来,3万亩厂区也就可以合理利用起来,同时还给自家新增一个种子业务。”

目录
新书推荐: 云池风月事 从九叔开始的旁门左道 拨动命运长河,我在诸天享尽天福 斗罗:我靠读心成为武魂殿圣女 叶辰萧初然 上门龙婿 我不混娱乐那个圈 四合院:穿越傻柱,逼疯全院 都重生了谁还深情啊 退婚后她转身嫁给千亿隐富许窈顾峻 分手后我官场高升,前女友全家肠子悔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