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求生记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明时报》(六)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明时报》(六)(1/4)

目录

app2;

第二十五期《大明时报》头版头条又抛出了一个炸裂的标题《家国之天下》作者正是雄鸡报晓。

“我们总是自诩为天朝上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大明之国,我们所代表的就是整个天下。先秦时期开始,我们的国家观念是一种天下主义,是在“家—国—天下”的基本框架中的一个相对概念。”

天下概念始于周朝,从先秦的诸子百家起,政治论说和历史叙述之中都以天下为探讨对象。天下主义不仅是一种道德秩序,一种世界意识,也是一种方法        论调,可以用来理解历史、建构制度、定义政治。在价值意义层面,天下具有超越性的伦理秩序含义。在空间意义层面,天下具有地理学意义上的世界含义。

作为一种精神性的概念,天下具有超越性的伦理秩序含义,既包含了世俗秩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了世界秩序中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从历史的维度而言,天下是一个概念集合体。天下主义包含了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例如,以世界、中国、九州、四海表达天下的疆域面向,以天命、天道、天下为公表达天下的道德诉求,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表达天下的世俗秩序,以五服、九服、华夏、夷狄表达天下的格局与边界。这些概念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阐释了天下的内涵,在不同的话语场域均可以成为天下的化身。

“可笑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说,看广袤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在我们能触及到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全天下都是天子的,所谓的国,不过是天子封给你的一小片地方。”由此以文化主义为依托形成的中心—边缘观念成为我们处理族际关系和世界关系的依据。中心—边缘观念以“中国”为中心向外辐射,离中心越远的人文明程度越低,外扩到了南蛮、北狄、东夷、西戎,野蛮人与文明人在民族层面形成了区分性的“华夷”之别。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观念再外扩,外扩到内亚圈、外圈,中国与外部世界在文化层面形成了“尊卑”之别。

地域边界在天下的概念逻辑中并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国人把可知的地域世界当成是整个世界去看待,即天下。天下由诸夏和蛮夷组成,天子居于天下之中而建王畿,天子所居之都城就是“中国”,王畿之内是“内服”,之外是诸侯国组成的“外服”。“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斗罗:我真不想成神! 女富婆的贴身神医 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 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 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宋宁谢临洲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宋宁谢临洲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宋宁谢临洲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宋宁谢临洲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宋宁谢临洲 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