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英华 > 133章 和鲁藩谈合作

133章 和鲁藩谈合作(3/3)

目录

此番从郑海珠口中,得知自家的柴炭山下,竟然就埋着这种贵族或许看不上、但在平民日用和军事冶炼中商机无限的燃料,自然从惊到喜。

「郑姑娘,你说辽东也和京师西山一样,早有煤矿?」

「是的小殿下,」郑海珠很肯定地答道,「我毛伯父说了,他戍守的辽阳往东,一个叫东宁卫的周边,都是小煤窑。那边一年霜冻很长,田亩产出只有辽南的十之一二,当地人靠挖煤、运煤,才能换来粮食。」

郑海珠说的东宁卫,就是后世的辽宁本溪。明末时,辽东虽然农业跟不上,但本溪的煤、铁岭的铁,都已开始有序采挖。天启时毛文龙的部将、在毛文龙被杀后被迫投清的耿仲明,便是矿工出身。

朱以派脑子极活络,也明白若真的在鲁藩大面积开矿采煤,本地农民、过境流民,都不可转为矿工。

从辽东海运来矿工,确实是最稳妥的。

郑海珠给朱以派心里的火堆继续添柴:「小殿下,那些辽民,很多已不是军户,随着人丁增长,在那地界,要么饿死,要么被东边的建奴掳去做奴隶。来山东做矿工挣银钱,他们定然愿意的。他们虽是外乡人,但若到了一定的数量,又是吃殿下和小殿下赏的饭,忠于鲁府,也可以作为对闻香教的震慑,和鲁藩的守军一道,护得兖州安危。」

朱以派越听越觉得好。

至于要迁徙辽民来兖州挖煤,他估摸着,在朝中的阻力不大。

郑海珠关于时局的分析,尤其对于辽东壮丁被新鲜出炉的女真叛军掳去的担忧,给了他启发。

朱以派连上奏时的措辞都想好了。

要向朝廷说明白一点,他想从辽东弄到鲁藩来的,是无地可种、也无法安全挖矿的民户,让他们在兖州释放劳动力,再用兖州地底下的煤,换成白银,进献一部分,给朝廷做军饷,调动、移镇各地战兵,应对建奴的军事行动。

郑海珠听了他的行文思路,直率地提醒道:「小殿下这番话,好比是直接向朝廷许诺,愿意缴纳竹木抽分税了。各地藩国都有自己物产,他们看到鲁藩此举,会不会群起而攻之?」

朱以派明白郑海珠的意思,他侧头看了看自己的妻子郭氏,澹澹抿嘴,向郑海珠道:「郑姑娘,我与夫人,都觉得你是个良商,试问,你今后做买卖时,会因为怕女干商群起而攻之,就丢掉良心吗?」

郑海珠闻言,心中大赞一声「好」,坚定道:「对,若因怯懦而与女干商和光同尘,天塌下来时,大家会一块被压,真的被碾为泥尘。辽东一乱,山东必受殃及,鲁藩能这样早地就挺身而出,为朝廷献税为饷,不仅大义,而且明智。」

朱以派点头,继续说实操层面的细节:「按照郑姑娘所说,合适的矿工丁口,在辽阳以东,并非旅顺口以北,而我们兖州府离登州尚有千里之遥,那些矿工为何要从登州进来,而不从陆路再换京杭大运河进来呢?」

郑海珠这几日摸了摸鲁藩的情形后,已决定把将来的辽海局势情报总站设在兖州,自然要重点推荐吴邦德。

她遂莞尔道:「吴公子有蓟辽游走的教训。」

吴邦德会意,带着谨慎的口吻道:「回小殿下的话,若走陆路,且不说山海关通关手续繁琐,就说进关后,在顺天府

登上运河船只,沿途亦颇会颇多周折,岂如全程皆在山东治下更好?」

言下之意很简单,不要经过别人的地头运人和做事,尽量在山东这自家地盘里闭环操作。

郑海珠则顺势补充了一句更为直接的:「将来若将鲁藩的棉花布匹运去辽东和朝鲜售卖,把那边的人参貂皮收到兖州来,都是走登辽海道更为便利。」

朱以派笑了,看向妻子郭氏道:「郑姑娘真是三句话离不开银子二字,与你我颇像。」

郭氏却不笑:「郑姑娘比我们更需要银子,她要买咱们的煤,造她的火器,不,是给朝廷造火器。」

朱以派一怔,继而挥挥手:「我去禀过鲁王,我们兖州挖出来的煤,送给郑姑娘一些就是。」

郑海珠道:「那倒不必,松江火器坊,将来或许能从朝廷请到款项,现下说好了是我捐资试造,朝廷准造就已是大幸。小殿下和夫人,若觉得我可堪一用,不如启禀鲁王,从煤矿里分我们濠明商社一些股份吧。」

/122/122503/

目录
新书推荐: 婚姻,心怀诡胎 规则怪谈:末日生存指南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让你低调,你龙袍加身震惊全校? 诸天从吸功大法开始 天命医神 重生后,请白月光跟我的渣夫结婚 拜师青城山,师兄余沧海 模拟犯罪直播,我只演一次 独家偏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