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国潮1980 > 第九百七十三章 行家里手

第九百七十三章 行家里手(2/4)

目录

否则就难免会有思维上的误区,就难以明白这三轮车和铜活儿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洋车之所以叫“洋车”是因为从东洋传过来而得名。

沪海叫黄包车,津门又叫胶皮,花城可就叫车仔了。版

这种车最初是硬胶皮的车轮,刷黑漆,轮子高,车把短。

很可能是小日本儿个子小,又穿木沓拉板跑不快的关系。

就跟头两年在大陆播放过的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里演得差不多,反正人坐在上面不太舒服。

后来有了充气轮胎,京城人又进行了结构上的改造。

特意将车把加长,车轮放低,车厢加高,这才变成了电影《骆驼祥子》里的那种洋车样式。

从此就拉着省力,跑得轻快,坐着也舒服多了。

像京城有句土话儿——“美得屁颠儿屁颠儿的”。版

如果追本溯源,其实就是为了描述坐洋车的感觉而光荣诞生的。

实际上在1937年之前,靠人在前面拉着跑的洋车一直都是京城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从北平沦陷,日本人送给“北平治安维持会会长”江朝宗第一辆人力三轮车开始。

京城的洋车就逐渐的,一步一步的,又被这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所取代了。

一个是因为三轮车比洋车更快捷,更舒适,更省力气。

另外一个,也有日本人有意推行的原因。

因为这东西是日本人在洋车和自行车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版

小鬼子多坏啊,你看他前脚儿给你来个军事侵略吧,后脚儿就又给你一个经济占领。

抖机灵抖得多是地方!

就是吃相难看得很,永远改不了一股子下作的市侩气。

至于说到当年京城最知名的造车厂。

一个是在东华门大街路南的“懋顺车厂”,另一个就是西交民巷的“起顺车行”。

很可惜的是,虽说是造车厂,但这两家,实质上都是由木匠、铁匠组成的攒车作坊。

并没有什么现金的设备和原料。版

除了木料、油漆坐垫、靠垫、车篷子是造车厂自己弄以外。

连打铜活什件的铜,也得向日本洋行去采购。

像内胎、外带、车条、滚珠、轴承、弓子、手铃、脚铃、喇叭等重要零件更是如此。

北平沦陷前,这两家车行是从英国人、德国人那里定购的。

“七七事变”后,他们全得向日本人购买。

所以呀,别看就这么一辆洋车,售价可要一百多大洋,贵的时候小二百。

而造车厂赚的却不过是七块八块的而已,最好的时候也就十块二十的。版

这就是当时咱们民族工业水平啊,那真是太寒碜啦。

不过也得说,咱们的人更懂得享受,过去的手艺人活儿也好。

攒出来的洋车和三轮车,经过几度改进,无论舒适度还是外观,都比洋人自己造的要好。

像当时的车厢,里头讲究的是软包带靠垫,而且带仰角,这才能靠着舒服。

箱体得是软木料,外边还得封铁皮。

由车厢周边起,卡三道白铜线,一直到车簸箕为止。

这样的车配上邓禄普的车胎才稳固防震啊。版

人坐在里面,即使路况再不好也不会颠得受不了。

另外车厢后还安有铜扶手,备车夫及专门“搡车的”手握之用。

真遇着陡坡,一人蹬一人推,一样能让你舒舒服服上去,安安全全的下来。

最后,还有些附件的添置,对各种天气的考虑简直周到极了。

像车篷的条楞一样要包铜活,而且是带胳臂肘的(即支子)。

上铺水笼布的车篷子,前带大帘一块。

这样可随时收放,以供遮风挡雨。版

车左右挡泥板和扶手,也都要包白铜活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现代世界的武道人仙 炼剑 夫人太帅薄总心动难止苏云薄明旭 夫人太帅薄总心动难止 东瀛大物 夫人太帅薄总心动难止苏云薄明旭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苏云薄明旭夫人太帅薄总心动难止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夫人太帅薄总心动难止苏云薄明旭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夫人太帅薄总心动难止苏云薄明旭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重生千禧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