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隐龙 > 967 兵役制度

967 兵役制度(2/4)

目录

这里面都是把战兵、辅兵、民夫全算在了一起,然后再翻倍计算。按照古代后勤保障的效率,一万精锐战兵必须要有两到三万的辅兵进行配合,战兵主要进行最艰难的攻坚战,比如说一些特种作战,或者僵持状态下的突袭,甚至包括攻城时候的先锋队。

而辅兵更多的是执行一些日常的作战任务,比如说填补战场空档,日常的巡逻等等。这些工作别看危险程度低,但是人少了还不行。

最后就是人数更加庞大的民夫了,大军征讨必须有大量的民夫跟随,输送粮草和军事器械,那时候也没有工兵这一职业兵种,逢山开路遇水填桥,那都是民夫的工作。

落后的后勤保证工作,让民夫的数量远远超过战兵的数量。不仅如此,很多军队还有拿民夫当炮灰的恶习,比如说攻城了,他们会驱赶千万的民夫第一波进攻,不求获胜只求这些人命可以多多消耗守军的弓矢和滚木礌石。

这种战争模式直到现在还一直存在,太平军和湘军之间的十多年战争,死的最多的其实就是百姓和各种辅兵,真正的核心精锐其实死亡率并不高。

熟悉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模式,再看看欧洲的战争就有点让人瞠目结舌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双方居然动员了100万以上的战兵?真的都是冲锋陷阵的战兵吗?难道就没有辅兵和民夫凑数的现象?

满清非常不理解欧洲那种变态的兵役制度,尤其是普鲁士更是全民皆兵,所有成年男性都要接受军事训练。

而且他们也不懂火枪射击训练和陆军操典不论再严苛,都不如中国时代的武士训练严苛。通俗一点的说,操纵火枪射击的士兵是可以大批量化的,就如工厂的流水线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东宫夺欢 八零军婚:糙汉家的小辣媳赚麻了 晚妆媚 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换亲后,庶女成了侯府当家主母 雾色归京 换亲后,夫家听我心声逆风翻盘 逐澳游戏 回不去的江湖 退圈后我成了国宝级厨神[穿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