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1/3)

目录

对于草原人而言,大明正在变得更加暴力,一如儒家经典那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草原人将其理解为:就是大明人现在就像是站在河边的智者圣人冷漠无情,死掉的人那么多,没日没夜的从眼前飘过。

戚继光知道草原人如此理解这句话,真的是头都疼了,这句话是孔子师徒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感慨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草原人将逝者解读为死者,这是绥远缺少文教的缘故,绥远急缺文人到这里勉力兴文,加重文化羁縻,和大明腹地形成更多的共识,最后密不可分,这就是彻底和解。

但是,皇帝传来的消息,情况并不乐观,大明读书人显然不想来绥远吃沙子,那兴文教化,就非常难以实现了。

文化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也是最根本的王化,驻军、征税、齐民编户、车同轨书同文,是征伐是实土郡县,这最后一步,同心才能同德,没有文化认同何谈密不可分?

梁梦龙很是生气,但又有点无可奈何。

“打胜仗有个屁用!”梁梦龙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中军大帐安静的可怕,戚继光和梁梦龙的脸色都很难看,一方面是大明军在锐意进取,一边是士大夫在拼命的拖后腿。

开拓?开拓个屁!大明有这么一群士大夫在,打下来的大大疆土,也王化不了,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刻梁梦龙终于清楚了,为何奴儿干都司、大宁卫、河套、交趾,甚至是现在的辽东,都在步步精算之风下,慢慢不再是实土郡县了。

河套有八成都是汉人,这里却不是汉土,因为没有官员、读书人愿意来这片文化的荒漠兴文教化,没有文化认同,哪来的共识。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一群吃嘴不干活的蠢货,连这点苦都不肯吃。”梁梦龙的声音很大很大,中军大帐内所有的人都不怎么说话。

梁梦龙眼中寒光一闪说道:“戚帅,上书朝廷,请祖制大诰,以夏伯启剁指案为例,不愿前往新辟之地的狂夫愚夫,斩首示众籍家抄没!”

陈大成愣了愣问道:“夏伯启剁指案?那是什么?”

洪武初年,朝堂发生了一个很吊诡的案子,儒士夏伯启剁指案。

国初,天下凋敝,官员短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下旨令名士入仕为官,广信府贵溪县有儒士夏伯启否认明政权的合法性,依旧向往正统的‘胡元’,拒不出仕,甚至不惜砍断自己的手指明志。

朱元璋听闻大怒,将其二人逮捕入京,当面询问夏伯启,夏伯启口出狂言,大喊红寇(元末明初群雄并起皆为红巾军),朱元璋盛怒之下,抛出了再生父母论,戡乱的君王结束了绵延的战乱,还了天下太平,让生民安定生活,就如同再生父母给了万民生下来活下去的权力。

这也是大明君王,也被称之为君父的缘故之一。

夏伯启最终被杀,并且朱元璋将其写入《大诰》之中,并且定下永例: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籍没其家,以绝狂夫愚夫仿效之风。

这个案子吊诡就吊诡在,让夏伯启入仕做官,夏伯启叔侄宁愿砍断手指也不肯,若是真的觉得胡元正统,大明不义,自行了断殉国便是,历代亡国之时,都有士大夫为君殉国,既然信奉正统论,死又不肯?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忠诚。

夏伯启是正统论的拥趸吗?并非如此,夏伯启只是在制造‘反投献’的风力舆论,反对大明管的太宽的政令,江南士大夫们最喜欢胡元的极限自由了。

吊诡的第二個地方,就在于朱元璋还把叔侄二人逮到京师,当着所有人的面审案辩论,直到把夏伯启辩的无法反驳,才将其处斩,按照朱元璋那个暴戾的性格,居然能忍着脾气跟他说了那么多话?这种愚夫杀了就是,浪费口舌。

现在梁梦龙明白了,必然要说清楚,直接乱刀砍死,反而助长风力舆论,而且还难以确定常例。

最最吊诡的地方则是大诰里的永例,逐渐成了沉没条款,不再执行。

现在,是时候搬出祖宗成法了!

大明的祖宗们离谱的事儿干的多了,反而是个好事,什么都能找补到祖宗成法上去。

“不妥。”戚继光叹了口气摇头说道:“今非昔比了,既然不愿意来,强逼着他们来,反而坏事,做事的本事没有,坏事的本事可是非常大的,交趾十三司旧事殷鉴在前。”

安南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在交趾的时候,什么事儿都没有,黄福离任后,有司、宦官立刻竭尽所能的朘剥,最终激起了民变,交趾变安南,现在安南上下形成脱离大明统治的共识,张居正也不得不用加大安南粮食进口,来离间安南肉食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成事的本事没有,坏事的本事有,而且很大,强扭的瓜不甜也不解渴。

胡汉杂居的河套,矛盾极为尖锐,没风还要起三尺浪,这帮强扭的瓜来了,不知道要折腾出多少幺蛾子的事儿。

“有理。”梁梦龙沉思了片刻,拳头攥紧了。

河套的情况比吕宋还要差,吕宋有钱,河套穷的叮当响,所以即便是有三年升转,满九年给特赐恩科进士这种恩赏,依旧无济于事。

“贱骨头。”梁梦龙坐下,用力的叹了口气,中军大帐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儿吧。”戚继光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说道:“不必过分担心,我们这群武夫着急也没用,陛下在信中说,会处置好的,最擅长对付读书人的是读书人。”

河套的剿匪已经趋于尾声,甚至一部分以前留下的沟渠也进行了疏浚,河套的春耕比内地要晚上半个月,但已经是春回大地,雁行人已经出塞,三边军兵已经开始了向河套迁徙,封疆大吏,绥远总督潘季驯已经赶往胜州,只需要等知县、先生、知府六房等官员赶来,大明京营就可以准备班师回京了。

现在,一切计划都因为没有官员前来彻底被打乱。

戚继光相信陛下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就像陛下相信他戚继光能打胜仗,而不是突然黄袍加身要取皇位一样,这是一种彼此的信任。

“我们要彻底王化河套,就需要兴文教,但是没有读书人愿意前来,这次陛下召集儒学士前来河套,无人应诏,在我看来,不过是读书人想要跟陛下讨价还价罢了,为了更多的恩荣。”戚继光笑着说道:“不必过分担忧,陛下,一定会处置好这件事的。”

戚继光的思考方式,和常人完全不同,他是从读书人的目的去出发,事情就变得简明扼要起来。

这也是他作战的思考方式。

比如要彻底守住大明京师的北大门,需要守住的不是喜峰口、姊妹楼等四处关隘,而是塞外的大宁卫;要守住北古口,要守住热河,那里是大明新修的军堡,通往全宁卫的另外一条山道;要攻伐板升,就要先拿下东胜卫、大青山山口和武川县,这样三面夹击之下,俺答汗只有决战或者西进。

这种倒着来的思考方式常人并不具备,即便是灭国之战的将领中也少有这种思考方式。

比如金灭北宋,完颜宗望就是从幽州(北京)出发,绕开了城关,就食于敌,直扑开封府,结果第一次开封之战,被种师道从西而来击退,大宋西军救援成功,完颜宗望只能撤退,这个时候完颜宗望才意识到,要攻破开封,要阻碍大宋西军的援助,而要阻拦大宋西军,就要攻破太原。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终于合兵太原,击败坚守了250天的王禀,金国才在第二次开封之战后,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俘虏。

上一次吕宋需要读书人前往兴文教,大明皇帝设特赐恩赐进士,前往举人,九年特赐,并且论功行赏,这一次河套比吕宋要近一些,而且生存环境,也都差不多,吕宋酷热难捱,河套遍地风沙,读书人想要的不过是皇帝增加一些筹码。

戚继光是对的,这一次就是读书人在要筹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冲破天幕,吾道即是永恒 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 尉迟曦娴妃全家反派读我心后人设都崩了免费阅读全文 尉迟曦娴妃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全家反派读我心后人设都崩了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极品老妇被读心后,京城杀疯 尉迟曦娴妃全家反派读我心后人设都崩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尉迟曦娴妃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尉迟曦娴妃免费阅读无弹窗 窥探,被监听的心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