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第三百三十五章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1/5)

目录

君主离线制,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上,并不少见。

一些个权臣们,将皇帝架空,皇帝成为国朝的象征,统而不治,国朝的所有权力,完全归权臣所有,这类的皇帝从秦二世胡亥开始,有就从未断绝过,比如西汉末年汉平帝,东汉末年的汉献帝等等,比较有趣的是东西两晋。

西晋除了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外,第二任是晋惠帝,天生痴傻,就是那个说出何不食肉糜的人主,而第三任和第四任的晋怀帝和晋愍帝,都被匈奴人给俘虏了去。

而东晋一共十一位皇帝,共计十个傀儡,一个被废,主打一个君主离线制。

东西两晋实在是不配大一统王朝、也不配帝制这个概念,满打满算,一共十五个皇帝,只有司马炎还算是个皇帝以外,不是痴傻就是被抓,要不然就是被架空,连盖章都用不到他。

而大明君主离线制和前代的君主离线制又有不同,道爷是克终极难,隆庆皇帝是主动放弃,而万历皇帝则是开摆。

道爷和隆庆皇帝的君主离线制,不是已读不回那种,对国事毫不理会,他们将自己手中的决策权,让朝中的内阁首辅代持,行使权力。

道爷和隆庆皇帝只行使人事权。

君主,国朝象征,统而不治,但拥有任命首相的权力,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都是被皇权所任命,也因为皇权而罢免。

内阁,文渊阁,权力的中心,文武大事交汇之处,是权力本身的具现,谁是文渊阁的主人,谁就掌控了权力。

元辅,行政中枢和大脑,拥有参政议政决策权,负责主持内阁会议,综合阁老、廷臣们的意见,达成意见的一致,行使决策权。

言官,纠错力量的具体体现,负责纠正内阁、皇帝做出的错误决策,监督、限制内阁、元辅、君王正确行使权力,御史、六科给事中的封驳事权,可是朱元璋给的,而内阁阁老、廷臣又负责言官的任免。

君王、内阁、元辅、言官这一套朝廷中枢的运作逻辑,何尝不是一种君主立宪制的实践呢?

大明的宪纲,不正是朱元璋建立的法统,祖宗成法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套法统出现了漏洞,就要修修补补,在万历年间,终于成为了《大明会典》,这何尝不是大明的宪纲?

所以,张居正毕生的遗憾,绝不是他被自己的弟子给清算了,张居正那么聪明的人,大抵是想到了自己的下场,他最大的遗憾,正是他活着的时候,未曾修完的《大明会典》,他的制度设计,大约是想建立一套,即便是皇帝昏聩,也能够顺利履行朝廷职能的制度。

大明会典,是皇帝、朝廷、外官、天下万民,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大明修修补补的法统,是大明自上而下的权力。

张居正丁忧这一年,朱翊钧依旧让修出来的每一卷大明会典,都送到宜城伯府,给张居正亲自订正。

大明,一个拥有非常非常多君主离线制经验的国家,现在终于将这套经验,搬到了琉球的身上。

朱翊钧在这个过程中,多少显得吃相极为难看,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丝毫不顾及脸面之事,尚久但凡是露出一点点不肯安心做个富家翁的想法,那朱翊钧就决计不会让他活着。

“宣旨吧。”朱翊钧对着冯保平静的说道。

冯保上前一步再甩拂尘,小黄门拉开了圣旨,吊着嗓子,振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恭承天命,诞受多方,爰暨海隅,罔不率俾,声教所讫,庆赉惟同,尔琉球国僻处东南,世修职贡。自我先祖称为礼义之邦,自洪武五年遣行人杨载封中山王至今二百零六载,非进士不去,非博学不差[chāi],非优赡不往,恩封十四次,尔历代恪守王章、小心祗畏,忠诚茂着,称我优嘉。”

这是大明和琉球的历史,从洪武五年开始册封中山王开始,大明到万历六年,一共进行了十四次册封,每次都是挑选大明器识远大、学问该博、文章优赡者任使者,前去册封的是使臣都是进士,而大明派往琉球的规格极高,编修、给事中、行人回到大明,都会得到升迁和重用,出使琉球,大明极为重视。

“今海波不宁,琉球不安,倭寇逞凶于藩篱之间,朕痛彻心腹,尔王所请,朕不忍好生,遣王师安定克平。”

“昔东瀛之邦,弹丸之地,临海而居,附以中国而存,仰中国礼仪教化,中国以友善之爱传度,倭国报以禽兽之行。”

“方圆之田,尤有十家之主,千里之地,岂为无属之姓?琉球虽孤岛悬于海外,本属中国,生息繁衍皆为汉民,然邻为盗寇,欲以近其土而并之,生境鄙之嫌,无事生非。”

“倭人不思滴水涌泉相报,以作奸而窃我藩篱,屡屡犯乱,秽污东南,其罪刻于竹,伐南山未穷,其恶陈于水,没东海难尽,大明有幸,得君臣一心,万夫一力,上下同德稍有振奋之景,水师白帆动于云,则秋雁避,惊鼓击于锤,则春雷隐,既倭不惜片瓦之碎,吾岂可成其美玉之全?既贼欲以锋刃加之,吾岂可静坐以待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后找到了孩子她爹 相亲相到了大BOSS 我的师门是反派?别急,我先摆个烂 柯南:开局被铃木园子捡到 不辞春 将门姝色徐西宁傅珩 凡女登仙 今日咖啡买一送一 重生后长公主直接脚踩渣男做女帝 长公主暴戾绝色绿茶质子恃宠而骄
返回顶部